锡盟行政区辖13个旗县市区,有国贫旗3个、区贫旗县5个。2014年,按照自治区确定的贫困人口标准,全盟11个旗县市区(不包括二连浩特市、乌拉盖开发区)共有国家、自治区标准建档立卡贫困户16815户、39940人,贫困发生率为8.6%,其中:3个国贫旗共有贫困人口10971户、26016人,占全盟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65.1%;5个区贫旗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348户、12321人,占全盟贫困人口的30.8%。
一、贫困嘎查村及贫困人口状况
自治区确定锡盟162个贫困嘎查村为“三到村三到户”项目村,分布在全盟(除二连浩特市、乌拉盖以外)的11个旗县市。162个贫困嘎查村共有国家、自治区、盟三级建档立卡贫困户9508户、22589人,分别占全盟贫困户和贫困人口总数的90.23%、90.65%。其中:3个国贫旗77个贫困嘎查村,占全盟项目嘎查村总数的47.5%,有建档立卡贫困户6703户、16354人;5个区贫旗县79个贫困嘎查村,占全盟项目嘎查村总数的48.8%,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754户、6067人;其它3个面上旗市6个贫困嘎查村,占全盟项目嘎查村总数的3.7%,有建档立卡贫困户51户、168人。
为落实好此项工作,盟、旗两级党委、政府高度重视,专题部署安排此项工作,认真落实各项计划任务,各项目有序开展。
二、扶贫开发工作与“十个全覆盖”衔接
高度重视,全面部署。一是根据自治区党委办公厅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《关于创新扶贫工作机制扎实推进扶贫攻坚工程的意见》和《深入推进扶贫攻坚工程“三到村三到户”工作方案的通知》精神,盟委、行署下发了《关于认真做好扶贫攻坚工程“三到村三到户”工作的通知》,进一步明确工作责任和主攻方向。二是盟扶贫办与盟委组织部、盟直机关工委共同商讨,今年初联合修订下发了《锡林郭勒盟扶贫攻坚工程“三到村三到户”工作驻嘎查村干部选派管理暂行办法》。三是盟扶贫办与盟委农工部协调配合,将贫困嘎查村脱贫攻坚与“十个全覆盖工程”结合起来,多次召开联席会议研究部署工作,并联文下发了《关于做好十个全覆盖工程与脱贫攻坚工作衔接的通知》,要求所属旗县市区扶贫办与农工部加强工作联系,共同协作,做好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实施和相关数据统计核实工作。
全面落实驻村工作队和帮扶责任人。2016年,全盟11个旗县市的162个贫困嘎查村共派驻驻村162个工作队486名队员。工作队员由旗县市帮扶部门、苏木乡镇人员组成。主要任务是协助贫困嘎查村制定嘎查村级发展规划、年度计划和项目实施、产业发展、农牧民增收等工作。在此基础上,各项目根据贫困户建档立卡情况,对被帮扶嘎查村的每个贫困户落实帮扶责任人,共落实帮扶责任人1579名,形成贫困户家家有人管、有人帮的局面。
三、贫困嘎查村“十个全覆盖工程”项目建设
我盟“三到村三到户”工作紧密结合“十个全覆盖”工程,在“渠道不乱、用途不变、统筹安排、各负其责”原则的指导下,努力用好这一惠农、惠牧平台,整合各类涉农涉牧资金加大对贫困嘎查村的集中投入。我盟“三到村三到户”项目的162个贫困嘎查村已全部列入2014—2016年“十个全覆盖”工程,分年度实施:2014年25个嘎查村,2015年111个嘎查村,2016年26个嘎查村。
2014-2016年6月项目建设情况:162个贫困嘎查村共投入“十个全覆盖”项目资金3.72亿元,覆盖贫困嘎查村农牧民3.21万户/9.98万人,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8669户/20949人。建设完成危房改造3706户,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387户;街巷硬化295千米,直接受益农牧民8558户;解决2407户饮水安全问题,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079户;通电1678户,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472户;通广播电视5992户,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210户;校舍建设1所;建设和改造卫生室36个、2297平米,直接受益农牧民5303户,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344户;建设和改造文化活动室31处、2976平米,直接受益农牧民4688户,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180户;新建和改造便民超市26个。养老投入3021.5万元,受益农牧民8770户/16794人、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220户/5323人;医保投入1869.2万元,受益农牧民22696户/60893人、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5610户/11631人;低保投入2543.7万元,受益农牧民7976户/11841人、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655户/3164人。
通过三到村三到户”工作与“十个全覆盖工程”有效衔接,减少了重复投资,有序推进贫困嘎查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进度,完善公共服务水平,提升了扶贫成效,为实现脱贫攻坚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。
网站首页 | 机构设置 | 政策法规 | 规 划 | 机关党建 | 文件下载 | 网站地图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