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全面推进“十个全覆盖工程”以来,盟委、行署高度重视,以实施“十个全覆盖工程”为契机,促进扶贫攻坚工作,从组织领导、工作部署、资金保障、督促检查等环节全方位推进。盟、旗县市区扶贫部门与农工部紧密配合,加强工作联系,共同协作,使工作在总体上得到有力、有序、有效推进,取得了较好成效。
一、“十个全覆盖工程”规划及贫困人口概况
按照全盟“十个全覆盖工程”计划安排,2014-2016年3年计划总投资60亿元,在890个行政嘎查村(农牧场分场)实施“十个全覆盖工程”,重点解决农村牧区水、电、路、广播电视、危房改造、学校、卫生室、文化室、便民超市以及社会保障等问题。分年度实施的嘎查村数量为:2014年124个、2015年583个、2016年183个,项目覆盖农牧区14.29万农牧户。
2014年按照国家、自治区确定的贫困人口标准统计,当时全盟11个旗县市(不包括二连浩特市、乌拉盖开发区)实际录入建档立卡贫困户16815户、39940人,占农牧业总人口比率为8.6%。其中:国家标准建档立卡贫困户14361户、34063人,占贫困人口比率为85.3%;自治区标准建档立卡贫困户2454户、5877人,占贫困人口比率为14.7%。2015年再次按照盟确定的贫困标准统计,全盟有盟标准建档立卡贫困户9172户、20842人,占农牧业总人口比率为4.48%。
根据调查摸底情况,贫困人口大多生活在环境和公共基础设施条件较差的地区,生活条件亟需得到有效改善。通过扶贫开发与“十个全覆盖工程”建设有效衔接,使贫困人口与广大农牧民共享“十个全覆盖工程”成果,同步迈进小康社会。
二、贫困户在“十个全覆盖工程”中受益
为掌握贫困户在“十个全覆盖工程”建设中直接到户项目的受益情况,2014以来盟旗两级扶贫办每年对直接落实到户的危房改造、安全饮用水、通电、户户通、养老保险、合作医疗、低保和高龄补贴等具体项目进行了调查统计。截止到2016年10月底,“十个全覆盖工程”项目全部竣工,三级建档立卡的25987户贫困户在“十个全覆盖工程”的直接到户项目中全部受益。
2014-2016年间,贫困户受益“十个全覆盖工程”项目为:新建和改造危房8866户/40.22万平方米,解决安全饮水打各类井1640眼、通自来水3449户、安装水净化器465户,通网电入户10235户、风光互补1121户,广播电视户户通14714户,缴纳养老保险30666人、已享受8719人,参加合作医疗60436人,享受低保8267人,已享受高龄补贴1283人。
三、工作措施
1、贫困人口脱贫是达到“两不愁、三保障”目标,“三保障”是关键,“十个全覆盖工程”是实现“三保障”的重要措施。各地扶贫部门与农工部和苏木乡镇共同做好工作衔接,将建档立卡贫困户都纳入“十个全覆盖工程”项目户予以扶持,解决根本问题。
2、扶贫攻坚工作与“十个全覆盖工程”紧密结合。各地充分利用好“十个全覆盖工程”投资大、项目全、扶持面广的优势,把所有建档立卡的三级标准贫困人口全覆盖,做到“应扶尽扶”,解决现实工作中扶贫专项资金少、扶持面有限的问题。
3、发挥苏木乡镇、嘎查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的作用,认真做好项目实施和相关数据的统计工作,做到各项工作“精准”到位。
网站首页 | 机构设置 | 政策法规 | 规 划 | 机关党建 | 文件下载 | 网站地图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