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这些可是我家的福兽,夏洛莱牛。我家就是靠这种牛致富的。”清晨,当第一缕阳光洒在草原上,朝鲁门格日乐打开牛圈,一群白牛蜂拥而出奔向草场。
朝鲁门格日乐家庭承包草场4900亩,租赁草场6500亩。曾经在这片草场上,他放养了近2000只羊,2010年开始调整畜牧业结构,养起了夏洛莱牛。2019年,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,朝鲁门格日乐又从澳大利亚引进25头纯种母牛,进一步优化了良种结构。如今他家的羊压缩到了300只,而牛扩增到了180头,培育鉴定合格的种公牛犊达97头,被认定为盟级肉牛核心群,牛的价格最高的更是卖到了1.6万元。
△十年间,朝鲁门格日乐不断加强牲畜饲养标准化示范创建,建设完善棚圈、暖棚、储草棚等基础设施,还购置了生产机械,安装了监控设备,达到了现代化示范家庭牧场的标准。
谈及养牛秘诀,朝鲁门格日乐侃侃而谈,“减羊增牛”是实现增收与保护生态双赢的举措,但是养牛也得精心,提高饲养管理水平同时,更要注重改良品种。
目前,巴彦宝拉格嘎查有肉牛核心群5户,肉牛规模化养殖户20户,2021年,该嘎查还被列为全盟乡村振兴示范嘎查。“朝鲁门格日乐可是我们嘎查第一个‘吃螃蟹’的人,有这个好榜样的带动,再加上‘减羊增牛’政策支持,嘎查牧民纷纷养起了牛,人均收入显著提升。”嘎查党支部书记那顺吉日嘎拉说,“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,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,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。我们结合嘎查实际制定了肉牛产业发展规划,打造良种肉牛产业区,以‘产业示范基地+牧户’的模式,持续带动牧民增收。”
网站首页 | 机构设置 | 政策法规 | 规 划 | 机关党建 | 文件下载 | 网站地图 |